交流探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 交流探讨
我市校园暴力事件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 2018-01-16 11:30

  注:今年全国两会上校园暴力依然是热门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作重点调研 

  校园暴力又称校园欺凌,是指同学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敲诈造成伤害的,是一种典型的“恃强凌弱”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数量和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家司法大数据看,激增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所以,有效遏制校园暴力行为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校园安宁、社会稳定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我市的校园暴力现象及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市与全国一样,校园暴力事件亦频频发生。近年来我市发生的严重校园暴力事件有: 

  200012月,遂昌金岸中学学生徐文与赖刘晨发生争执,徐文被赖用弹簧刀在胸部刺了一刀、背部刺了三刀,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011月,龙泉安仁镇中心小学学生王某与安仁镇福源小学学生周某某因玩电子游戏机发生争执,王某扔石头击中周某某头部致其昏迷,又怕周醒后告诉其父母,遂将周掐死。 

  20046月,庆元黄田上际小学2名学前班儿童中毒,1名抢救无效死亡,1名抢救后脱离危险。经查为校外人员报复投毒。 

  20076月,缙云湖川中学学生吕某某约章某某去“整一整”应某某,章某某在追打应某某时,被应某某用水果刀刺中胸部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0810月缙云盘溪中学学生丁某某将女教师潘某某骗至山上杀害。 

  20092月,莲都碧湖中学性侵案中先后有19名女初中生受害。 

  20156庆元县多名初中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捆绑后拳打脚踢、用烟头烫伤并拍摄视频传到网上。 

  20165月,景宁县城北中学学生商某某与刘某某、张某甲、张某乙等3人打架,3人均被某某用美工刀捅伤,张某乙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调查发现,我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虽然单纯、原始(时间上,不仅限于上学时间也包括放学时间;地点上,不仅限于校内也包含校外;对象上,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包括学生与教师、校外人员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侵害生命与身体的行为),但从中可以看出,校园暴力越是原始其危害性越大。 

  学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理应在最阳光、最安全的校园里学习、生活。频发的校园暴力严重玷污了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损坏了学校形象。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是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二是今天的“问题学生”,很可能成为今后的犯罪分子,后果十分严重。三是受害者在心灵上、肉体上感到痛苦(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整天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经常情绪不稳、心情压抑,学习积极性锐减;有的因过分恐惧而精神失常等等),这种痛苦对他们来说是终生的。 

  因此,无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还是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看,关注校园暴力事件,遏制校园暴力行为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各地的防范对策 

  据调查各县(市)、各直属学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 

  1.各地都成立了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校园欺凌”防治制度。如丽水中学、龙泉一中等一批省重点中学制定了《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及《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3.结合实际开展各种教育和预防活动。 

  莲都区: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教育学生严守道德底线,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开展校园欺凌事例教育,教育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沉着应对;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龙泉市:举办校园安全讲座提高学生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安全排查,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家校合作,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学困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学生的关爱工作;收集摸排校外社会闲杂人群并及时记录和处理。遂昌县:重点排查特殊学生(包括留守、单亲、离异、学困、家庭突发变故等各类学生),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动向。景宁县:严禁学生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带入校园。 

  4.及时化解矛盾。 

  丽水二中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行为偏差生” 逐一排摸登记,耐心疏导,尽力做好化解工作。丽水中学努力提升矛盾纠纷的发现能力、防范能力、化解能力。做到“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调查表明:一是我市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及预防处置的工作发展不平衡,普遍存在大学校比小学校、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做得深入细致。需要提醒的是从已发生的严重校园暴力事件看,大多发生在规模较小的学校、农村学校。二是有些地方的预防还只停留在宣传教育上,对校园欺凌行为仍以批评教育为主,缺乏惩戒手段三是由于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难以了解校园暴力(欺凌)发生的真实情况。 

  三、校园暴力的动因及其应对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在成长初期都是纯洁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 

  1.政治环境影响。近年来,三股势力与国外恐怖组织合伙,策划藏独、疆独不断制造一系列打砸抢烧活动。不仅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也将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等思想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校园这块净土中,侵蚀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 

  2.地方文化差异、家庭贫富差距和社会转型期的影响。今天的社会已进入转型社会,存在着诸如贫富悬殊、三农、就业、腐败、信任危机等等问题。受越来越多的事件诸如家庭贫富差距、暴力执法、欺凌诈骗等等刺激,使人们在行为上、心态上产生严重问题,做事越来越不计后果。这些负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样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学校教育的缺失。当前一些学校只一味追求智育,忽视德育。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校对校园暴力讳疾忌医,“家丑不可外扬”不愿将其向社会公开,选择沉默或低调处理,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沉默、忍耐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暴力行为的发生;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方式方法严重缺失,仍停留在批评教育、写保证书等传统模式上;家教存在许多不足,影视暴力文化泛滥等等。 

  4.个体因素。一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差,缺乏基本的理想信念。二是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滞后,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容易发生冲动,产生不理智的行为。三是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低,遇到压力或利益之争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极易发生辱骂、殴打、敲诈勒索等欺负他人的情况。四是受社会“丛林法则”、“拳头法则”以及部分影视作品的影响,往往加以仿效。五是“炫暴”:湖南一位初三女生遭遇几名未成年人殴打,并被拍照上网;20156庆元县多名初中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捆绑后拳打脚踢,用烟头烫并拍摄视频上网…借网“炫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年龄问题(未成年人),大量校园欺凌案件虽涉及侮辱、殴打等恶劣行为,如果够不上轻伤以上的,施暴者面临的最多是治安处罚、民事赔偿、批评教育等方式解决(据2015年全国统计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中,最终施害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仅为27.5%,有超过七成暴力案件不负刑事责任)。这使未得到应有惩戒的施暴学生更加有恃无恐。 

  从上述动因看:遏制校园暴力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学校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从学校管理、家长监护、社会治理几方面努力。现提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学校应建立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一是学校要端正教育思想既要授业也要解惑。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传递正能量,切不可重智轻德。二是应该对校园暴力行为立法。现在的情况是当校园暴力严重到触犯刑律时才受法律惩戒,而大量存在的校园欺凌却无法可依。三是教育部门要建立校园欺凌的标准以及统一的欺凌事件报告、统计制度,第一时间掌握发生校园暴力的真实情况。四是学校要建立预防和处理的长效机制,对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要作出更加细化的处理规定。五是为打击团伙犯罪,规定参与者都要“连坐”(即所有参与者要“连带”惩戒,以起震慑作用 

  2强化父母责任。一要强化家庭监护的主体责任。未成年人最佳的成长环境必然是家庭,与父母共同生活,得到家庭的关爱、呵护和教育,这是任何社会保障和学校都难以取代的。因此,父母要严守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这条伦理道德的底线。如若违背,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要对严重监护失职的父母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追责”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三要制定社会保障制度,为父母履行监护职责提供保障与支持。如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干预。对于存在经济困难(如贫困生)等客观原因的,政府应当予以必要救助和支持,对于主观故意或者疏漏的(只生不养),应当予以劝诫、制止、教育;对经过救助、劝诫、制止或者教育引导,仍然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可通过罚款或者行政拘留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等。 

  3.建立社会保障与教育支持机制。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上述“特殊学生”和欺凌行为而教育不改的“问题学生”,光靠学校本身难以解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第二条建议中已阐明)和教育支持机构加以应对。教育支持机构有: 

  1)少年纠察队伍。监督行为不端的“问题学生”,维护校园安宁。 

  2工读学校。收容常规学校难以处理的,有严重不良行为但并未达到违法犯罪程度的“问题少年”。工读学校的教育内容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相应的法律道德教育,工读学校比常规学校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3少年犯管教所。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进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场所(简称少管所)。它是我国劳动改造机关之一。 

( 文章来源:丽水市老科协作者:黄尚厚 施国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