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民家庭收入的提升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全面二胎放开后,让不少80后、90后夫妻由心动到行动,也给月嫂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雇主对月嫂,特别是对优质月嫂的需求更是到了“一嫂难求”的地步。
为了对我市月嫂市场运行现状有全面的了解,丽水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医卫Ⅱ组启动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和访谈,如以“找月嫂”为由走访了多家家政服务公司,以报名参加月嫂考证为由,暗访了丽水市劳动人事局分管月嫂考试发证的相关部门,同时我们还与多名月嫂及多个请过月嫂的家庭进行了访谈。下面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月嫂市场运行现状
月嫂由从前带小孩、洗尿布、做产妇营养餐,逐渐成为集于保姆、护士、营养师、厨师、保育员、保洁员等为一体的“母婴护理员”,是做好产妇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新生儿的生活护理、早期智力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家政人员。
据调查,目前我市区持有月嫂证的约有2000-3000人,但真正从事月嫂工作的不足300人,而我市月嫂需求家庭大约有1000个左右,缺口很大。月嫂以本地人为主,工资在4500-10000元/月不等,口碑好的月嫂工资在9000-10000元/月,供不应求。月嫂全天住家,月薪按28个工作日计算。
从事月嫂工作需经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经市劳动人事局相关部门组织考试考核,专业知识试题由题库中选取,操作考核是由医护人员评定。通过者颁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需同时拿到健康证。
全市每年报名参加考月嫂证的约3000人左右。报名条件为年龄25-50岁的女性,培训费2000-3000元,培训时间1-2周。报考月嫂证的大都是下岗女工或农村女性,家庭困难的、离异的女性占多数,也有的是刚毕业的年轻护士,她们是看中月嫂工资高、好就业而来的。
二、月嫂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月嫂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许多家政公司的保姆经简单包装后“紧急”上岗,导致月嫂素质参差不齐。据不少雇主反映,有的月嫂缺乏行业信誉,责任心不强,沟通能力差。有的月嫂以各种理由向雇主勒索钱财或有小偷小摸行为,有的故意隐埋病史等。另外,我市月嫂以40-55岁占多数,年龄偏大,接受最新知识的程度较低,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二)缺乏统一监管
目前我市家政月嫂培训机构很多,培训课程、时间、考试考核的内容要求不一,缺乏统一的监督机制和管理规范条例,服务上很难达到统一标准。另外想参加月嫂培训考试拿证的大多是下岗工人、外来打工者或农村女性,年龄偏大,大都是小学或初中水平,所受的月嫂服务技能培训有限,加上考试考核把关不严,导致月嫂素质相对较差。
(三)月嫂收费价格混乱
目前月嫂服务收费基本由月嫂自己说了算,从4500-10000元/月不等,价格浮动较大,让一些雇主觉得付出的薪酬与获得的服务质量不相符。另外月嫂的培训费,家政公司的介绍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四)就业体制欠缺
月嫂属于外派服务人员,很难做到员工管理制。大多数月嫂没有经过家政公司介绍,双方私自达成服务协议,导致双方权益没有依据。月嫂在雇主家工作期间发生婴儿伤害、财产失窃或月嫂工作期间受伤致残等问题无法妥善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一)成立培训中心,完善月嫂培训
成立月嫂培训中心。对月嫂市场进行调查摸底并为从业人员建立人才资源库,设立相应的准入门槛。培训机构要形成规模和专业化,培训课程统一,内容全面并不断更新,要增加心理学、道德伦理培训及人际关系沟通的公共关系学。相关部门要规范规范家政服务行业的培训机构、培训方法及培训过程,尽量做到宽进严出,把好发证关。
(二)明确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
加强月嫂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更加成熟的月嫂人员出入准入机制,建立月嫂档案,对属有小偷小摸、借高利贷及赌博等不良行为者不能录取。对月嫂进行分级别定薪酬,培训上岗,推荐就业,建立回访监控,客户满意度调查,后续培训的用人机制,防止月嫂人员流动过快以及劳动素质参差不齐。政府物价部门要对月嫂等家政服务收费实行限价指导,不能任其随意大幅度地提高。
(三)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就业通道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家政月嫂培训机构的投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为家政从业人员购买社会养老保险或意外保险,吸引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加入月嫂这个行业中来,提高行业水准。
免费为下岗女工、困难户、农村女性、准奶奶、准外婆提供产妇和婴儿护理知识培训,鼓励她们参加培训考试,拿证,以缓解月嫂紧缺的局面。
(四)加大宣传力度,设立交流反馈
在政府网站上增设家政服务专题页面,积极帮助家政公司扩大影响,使守法经营、资质上乘、健康服务的家政公司顺利入驻,设立客户满意度排名,客户投诉等栏目。每年组织月嫂技能考核比赛,最满意的月嫂评比等,以便我市的月嫂市场整体水平尽快得到全面提升,满足市场需要。